新浪微博微信阿里巴巴|English|русский|科迅环保|全球站点欢迎光临 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17782693290029-89565356

科迅机械官方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石油国际合作如何“转身”

文章来源:KOSUN固控 编辑:李洋 更新日期:2014-08-07 浏览次数:
导读: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要改变能源安全观和国家价值取向,应该考虑在保证全球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因为,在全球化格局的今天,没有全球能源的安全,就没有自己的安全。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要改变能源安全观和国家价值取向,应该考虑在保证全球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因为,在全球化格局的今天,没有全球能源的安全,就没有自己的安全。
 
  文·陈卫东
 
  一段时期以来,天然气无疑是最为抢眼的化石能源,但石油作为“能源皇帝”的地位仍未改变。最新发布的2014年BP能源统计报告显示,石油仍然是第一能源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2.9%。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能源转型大潮下华丽转身,更好地利用世界石油资源保障能源安全,需要业界深思并付诸行动。
 
  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进口国。20年来,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同时,我国海外油气投资的经营模式发生很大变化,从最初的利用组织经验、服务队伍和装备优势,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竞争不是很充分、劳工政策不是十分严苛的苏丹国家的合作模式,发展到以发挥石油企业综合一体化优势,参与政治环境不稳定的伊拉克国家的全球公开招标的合作模式,再到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模式,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中国目前虽然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在有些领域还缺乏相应的话语权,未来,要注重打好“组合拳”,从资源、技术、通道、市场、储运等角度制定相应战略,不仅要重视找油,同时要加强炼油、用油的能力,还要注重拓展油气合作领域,从规模扩大化到全面纵深发展,实现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合作到炼化、销售等环节的合作,多方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站在舞台中央
 
  BP最新报告显示,石油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4年出现下滑,目前市场份额是自1965年以来的最低值。在能源转型的大格局下,维护争取本国最大利益是各国能源政策的出发点,而中美俄三国能源领域的互动推动着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的演进,这也催化着三国能源领域的互动,并由里及外影响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演进,大国政治家和超级能源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理解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中国、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是今天世界上对能源格局影响最重要的国家。除了能源油气领域,中美俄同时也是联合国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个重大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力。尽管冷战结束了,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阵营已不复存在,但中美俄三国的任何的合作互动与分歧差异都会对世界产生重大甚至是深刻的影响。
 
  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了新一轮能源革命。从供给维度上看,能源不再稀缺。新的供需平衡和地缘政治格局必将随之逐渐形成,美国再次引领石油工业占据有利地位。页岩气技术应用到页岩油致密油的开发生产,美国页岩油致密油产量迅速增长。过去五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量的一半来自美国,主要得益于页岩油致密油的产量增加。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下降到了40%,也许还会进一步下降。EIA和IEA对美国本土石油产量都有较为乐观的预测,美国有望回归1000万桶/日产量俱乐部,今天能达到这个产量的国家只有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可预测的数十年里,美国石油还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但美国能源独立的概念已经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中国则是另一幅图像,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依存度都在迅速增加,将会很快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俄罗斯经济和财政收入对油气和其他资源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俄罗斯需要更多的投资用于勘探开发新油田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以维持足够的油气产量。而中国将必须花更多的钱进口石油天然气,以满足需求和调整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能源转型的大舞台上,中国经济站在了舞台中央,强光灯聚焦下的中国,不仅被国际媒体、政界和学界高度关注,国内媒体学界和社会也极为关注。因为能源价格、空气环境和供给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式并购别买“包袱”
 
  企业并购和能源安全是两条道路上跑的车。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对增加全球能源供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因为还存在着资源所在国允不允许把油气运出来、有没有技术条件、油品是否适合国内炼制以及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过去5年(2009~2013年),中国三家石油央企海外并购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同期美国三家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并购净支出(并购投资减出售资产收入)不足100亿美元,而欧洲四家跨国石油公司(BP、壳牌、道达尔和ENI)出售资产超过了购买投资约500亿美元,进入油气资产净出售回收现金的调整期。世界石油产业海外并购进入了“中国并购”时代。
 
  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公司海外并购首先是增加了世界石油产业的投资,增加了全球油气产量的供给,到2013年年底,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份额产量超过了一亿吨/年(200万桶/日),按平均50%份额计算,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投资增加了400万桶/日的产量供给,约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这是中国石油公司对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贡献。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份额油被直接运送回中国的不足份额产量的10%,90%以上的份额产量都在国际市场上卖掉了。中国进口石油绝大部分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
 
  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可以看作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一个部分。由于发展战略转移和资产组合调整的需要,埃克森美孚、BP等超级跨国石油公司退出了一些石油区块,离开了一些国家,中国石油公司接替进入部分这些区域。由于中国石油公司较为独特的组织构架和独特的能力,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不错的经营绩效,而在更多的地区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只有二十年的经历,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将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海外并购海外经营,中国石油公司的学费还远远没有付够,更多的困难还在前面等着我们。希望中国石油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学得更快一些,更聪明一些,进步更快一些。
 
  非常规油气与能源多元化,迫使传统石油公司重新审视资产组合和经营模式。中国的石油公司对外并购,一定要从战略上认识这一点,否则我们买别人扔掉的东西,过后就成了包袱,这对中国石油企业的领导人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新型安全观和价值取向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本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能源安全观和国家价值取向。如果认为能源一定要自给自足、自己掌握资源才安全,那么安全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在全球化时代,保障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和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出路有两个:一个是创新,例如储能技术的突破;另一个是实现能源就近供给。对中国而言,能源就近供应通道向西有中亚和中东地区,向北有俄罗斯,向南有中国的南海。
 
  随着能源消费重心转移,中东正在成为亚洲的中东。据统计,中国的石油供应超过50%从中东地区进口,日韩达到90%,印度达到75%。虽然亚洲是能源消费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主要石油生产区——中东没有太多有影响力,也没有像美国、欧洲那样的相互交往平台,这是严重缺陷。对俄罗斯亦然,即使在近十年的油气进口快速增长期间,来自俄罗斯方向的油气对中国而言几乎也是无足轻重的。在2012年中国能源进口组成中,56%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大概只有6%。而因此一定要重视区域的联合和协调。亚洲各国不联合、不团结,就不能形成一致的价值观,不能形成统一话语权,不能很好地维护本地区的利益。
 
  从战略角度考虑,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的不是要解决怎么能够能源独立的问题。随着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考虑在保证全球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因为,在全球化格局的今天,没有全球能源的安全,也没有自己的安全。
 
  (作者系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杂志)
本文标签: 石油,国际合作,如何,“,转身,”,作为,一个,
0